近年來,紅肉對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,近期更是屢上“黑榜”。
這不,BMJ前腳剛發文指出“多吃紅肉,早死風險高”,Circulation雜志后腳刊發的一項大規模前瞻性研究證實,多吃紅肉和加工肉,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顯著增加。
該研究顯示,紅肉和加工肉攝入量與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之間呈正相關。12.6年隨訪期間,每天每多吃100 g紅肉和加工肉,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加19%。
與之相反,多吃酸奶、奶酪和雞蛋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心臟病風險。
每天每多喝100g酸奶,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7%;每天每多吃30 g奶酪,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8%;每天每多吃20 g雞蛋,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7%。不過,研究顯示,酸奶和雞蛋的益處僅在隨訪前4年中顯示出來。剔除掉前4年的隨訪數據后,酸奶和雞蛋的攝入量與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不再有明顯關聯。
另外,如每天不吃100 kcal熱量的紅肉和加工肉,而是等量的高油脂魚(鱒魚、三文魚等)、酸奶、奶酪或雞蛋,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大約降低20%。
該研究還顯示,禽肉、魚肉、牛奶等其他動物來源蛋白與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無關。
研究者還發現,紅肉和加工肉吃得越多,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和收縮壓越高;而奶酪吃得越多,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越低。
該研究為泛歐洲EPIC(歐洲癌癥和營養前瞻性研究)隊列研究,從9個歐洲國家納入近41萬人。平均隨訪12.6年期間,7198人發生心肌梗死或死于缺血性心臟病。
來源:
Consumption of Meat, Fish, Dairy Products, and Eggs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: A Prospective Study of 7198 Incident Cases Among 409 885 Participants in the Pan-European EPIC Cohort. Circulation, 2019, 139: 2835–2845. Originally published 18 Jun 2019